工匠精神隐没处

2016-06-02 14:28:51 | 责编: 评论 0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一(18)班    何雨嘉

指导老师李群

    跳下公交,荡起一片尘埃。阳光在普君南路的街头巷尾欢快地跳跃,穿透树木的年轮直达指尖。我背着背囊,向那个神秘的地方一步一步靠近。脚踝刚觉疲惫,“冯氏木板年画”的牌匾不知何时已经悬在脑袋上方。

    初见你,是平易近人的亲切。“我可以进来看看吗?”鼓起勇气,我隔着关上的玻璃门唤那个伏案工作的老爷爷。连叫两声,他终于抬起头,和善的眼光,毫无被打扰的嗔怒。“当然当然。”他起身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让出一条路把我迎进屋里。一间不高的平房,好像踮起脚尖就会磕着天花板;厚重的木香味在鼻腔里氤氲。墙壁上的白漆有剥落的痕迹,不大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完成的作品,有怒目瞋视的郑成功,有威风凛凛的武松;有其乐融融的四世同堂图,有安乐闲适的小儿负枝画,一张一张,我感觉自己处在尘世的中央,被注视的感觉让我很安心。

    观察你,是一丝不苟的敬意。老人又坐了下来,盛了一小碟金漆,手握一枝细如银簪的毛笔,聚精会神地完成年画的第四道工艺。外面弥漫着车的烟尘,喇叭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老人头上的银丝随风摆动,可手上丝毫不乱,一笔一划行云流水,将素色的衣裙装点得金碧辉煌。不时眯着眼睛拈起那画,看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又小心翼翼地铺在桌上,一丝不苟地修缮,如同装扮着一顾倾城的歌女。我不禁看得入了神。看过制作木板年画的繁琐步骤,我忍不住脱口而出问道:“做这样的一幅年画大概要多长时间呢?”他仍低着头,只定了手,“假如是普通的年画当然不用多久,但是……”他没有说完,又运起笔,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画,他引以为荣的作品,像是盯着什么稀世的珍宝。

    我瞥了一眼,归期已至,只像与仙人下了一日的棋,人间不知过了几世。向那个一袭素衣的老人深深鞠了一个躬。他抬起头笑了,还是那么和蔼,像是窗台上的阳光,让人温暖。我几步走出了那个尘世中的古刹。

    告别你,是不慕荣华最让我记得真切。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仍忘不去老人的一犟一笑。“你是学生吗?”“是啊,高一学生。”我看见他眼里闪烁着群星,只是当我说“我只是稍微了解一下”时忽的又黯淡了下来;“佛山除了您这儿还有别的地方有木刻年画吗?”“没有了吧,仅此一家了。”我看见他湖一般的眼睛里红色的波浪荡了一圈又一圈;墙上贴着的资料黑色的楷体不留情面地写道:“冯炳棠已是可以掌握全套年画制作工艺唯一一人。”;我要离开时他不忘的一句“有空多来看看。”他眼中那一抹似有若无的悲伤,不是因为年画的生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愈发冷清,而是因为害怕这个文化的绚丽一角被遗忘在人们记忆的深处。他对艺术的热爱超越了世俗,金钱名利都禁不住黯然失色。

    冯炳棠作为年画的传承者,代表的不仅是艺术界的高尚情操,更是佛山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作为一名文化的传播者,他平易近人,丝丝入扣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艺术的春雨不觉中润物细无声;作为一名民间艺术者,他一丝不苟,对每一个细节臻于完美,对每一件作品全神贯注;作为佛山的一名工匠,他恪尽职守,淡泊名利,他深切地热爱着佛山传统文化并为此付出满腔热血,秉持着要将它发扬光大的光荣历史责任感,多少个日夜春秋,他伏案工作,留下一件又一件传世珍品。他是佛山工匠的代表人,他担得起“工匠”这么一个崇高的称号。

    他不是佛山唯一的工匠,在渺如烟海的文化岗位上,还有多如繁星的如冯炳棠一般的工匠在默默地为文化奉献自己的心血。没有语言敌得过时间的力量,没有言语配得上他们对文化事业的热忱。临行悄悄鞠一个躬,以此对具有佛山工匠精神的千千万万个“冯炳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华英学校王纪宇老师点评《木刻年画——工匠精神的隐没处》:

    何为工匠?一般的解释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有几位同学不约而同地关注到我们佛山本土传统文化的艺术工匠,用浓墨重彩表现他们的工匠精神。在他们的笔下,手工创作艺术品不仅仅是在完成工作,更是精益求精地对完美的追求。如华英学校罗彦博同学笔下的陶艺老师,她已经一丝不苟细细捏好一朵陶土荷花,由于有一点小瑕疵,而把陶土揉成团重新一瓣一瓣捏起,直到无可挑剔为止。还有苏伟鸿同学笔下的陶艺师傅,丝毫不在意围观者的目光,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这种专注认真让人动容。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何雨嘉的这篇文章。主人公是从事木板年画创作的最后一位传人冯炳棠老先生。冯老先生作为最后一位木板年画传人,依然坚持创作没有放弃的事迹,我们在电视报刊上都有了解,我们会为他及这门即将失传的艺术感到惋惜慨叹,但仅此而已。但在这位描写加以体现。在小作者的笔下,冯炳棠老先生除了有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创作态度外,更有他对这门他深爱却即将失传的艺术的一种哀痛。小作者特别刻画了能传递心情的眼神:老艺人看着自己作品时珍惜与陶醉的目光,当知道我是学生时闪过一丝希望的眼神,当听到我说只是稍作了解而并非来拜师学艺时那失落的眼神。特别让人震撼的是,作者如实记录了他在墙上贴着的一张纸,上书 “冯炳棠已是可以掌握全套年画制作工艺唯一一人”,我想小作者特地写到这一细节,肯定是能体会到这位老艺人的心情的。这里体现的并非是他对自己工艺精湛的自豪,而是对这门艺术即将失传的一种悲痛,对有年轻人能传承这门艺术的殷切希望啊!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文中对冯老先生的这句评价:“作为佛山的一名工匠,他恪尽职守、淡泊名利,深切地热爱着佛山传统文化并为此付出满腔热血。”木板年画这门艺术即将失传,或许是因为它不像陶瓷一样名扬海内外,很多人能从中获利。冯老先生是因为热爱这门艺术,痛惜这门艺术的失传,不计名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组委会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58号全国青少年华语风采大赛办公室

    QQ联系我们

    1539613632 贺老师

  • 组委会电话

    010-62760330


    组委会邮箱

    hyfcds@126.com

  • 官方微信

    【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