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的背后

2016-06-02 14:28:49 | 责编: 评论 0


刚刚爬完狭窄封闭的楼梯,我的脸颊上早已渗出一层薄薄的汗。一想到还要再闷热如蒸笼的教室里呆一个下午,内心更是苦不堪言。

窗外嘈杂的蝉鸣声与室内同样嘈杂的风扇转动声,如同二重唱般地在耳边轰炸,使人心烦意乱。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也不好受,他努力地用欢快的语气举各种幽默的例子,试图把大家的注意力从炎热中拉回到课本上,可惜作用不大。我尽力地跟上他的思路,无奈总被悄然滑落的汗滴打断,视线无意瞥到老师的衣服,浅紫色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湿,在胸前、背后留下一滩滩深紫色的印记,一不留神,汗水就蒸发了,深色部分变回浅色,只是下一刹那,又有另一处地方的浅紫变深……不过老师无暇顾及这些,专注于板书的他甚至连额头上的汗也没伸手去擦,于是他的衣服上又多了一摊深紫色印迹。

终于熬到下课铃响起,我走到办公室搬练习册。一进去迎面而来就是凉爽的冷气,一瞬间让我不愿再迈开脚回到那闷热的教室。我一小步一小步地往门口“挪动”,企图再吹多一小会冷气,突然听见背后响起熟悉的声音,往后一瞧,原来是几个教我们班的老师在聊天。

“哟,看你满身大汗的,是刚上完十四班的课吗?”“是啊,他们班的空调还没修好,热死我了。”“哎呀,现在快要期末考了,你发点卷子给他们堂上做,就不用整节课都在那里‘蒸桑拿’啦。”“哇!很机智啊……”“那是。你下节课不妨一试吧。”听到这里,我不禁冷哼一声,心想:你们在办公室里这么舒服,不过在“蒸笼”里上几节课就各种抱怨,想过我们一天到晚待在那儿的感受吗?想着我无奈地准备离开。

“哈哈……还是不了。我在课室呆着,他们有什么不会的可以立刻问我,省得他们跑来办公室找我,这样一折腾更热……”听到这句话,我的脚步不禁停了下来。刚刚他在讲台上那一滩滩像地图一样有着奇奇怪怪形状的汗迹、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果是我,肯定不愿意再踏进那间课室一步。明明可以坐在办公室享受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是非要在课室里满身大汗地讲课,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陪着我们一起、敬业地为我们上好每一课。今年听到两会上传递的“工匠精神”,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位老师。就像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一样,他的汗水亦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耐心、专注、敬业、负责,一滩滩汗迹就是他的勋章,无需多言,在他汗水背后的工匠精神是不争的事实。


华英学校王纪宇老师点评《汗水背后》:

或者是先入为主,自己也是老师,对写老师的文章感到特别的亲切。

老师也是工匠,是教书匠,只是在他们手中不是工艺品、产品,而是人,是对人的精神进行雕琢,所以我觉得小作者所选角度很新鲜。这件事应是小作者的亲身经历与深切感受,我觉得其中细节反映了我们老师在工作时的真实状态,读罢特别有共鸣。

这是一件小事,课室的空调坏了,在炎热的夏天里几十位学生加上老师共处一室,可想而知其闷热的程度了。老师忍耐着炎热,卖力地讲课、专注地板书,试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但很明显,作者在走神,因为他关注的是老师衣服上的一块汗渍,形状和颜色的变化都被他一一看在眼里。这是一处妙笔,作者在写这汗渍时,不吝笔墨,似是闲笔,却既能表现在炎热中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的状态,衬托出老师的敬业,也从侧面表现出老师不在意恶劣的环境而认真讲课的态度。

接下来,作者把作业搬到办公室去,为了贪享办公室凉爽的冷气,他一步一挪地走向门口,无意中“偷听”到他的老师被同事调侃,说干脆发卷子给学生们做,自己在办公室里凉快凉快。他的老师也很幽默,夸赞这个点子很机智。作者在这里设置了误会,表现出对老师不懂学生的苦那种不平衡的心理。

接着,情节发生了逆转,老师调侃完后,语气一转,说我要在教室里待着,方便学生来问问题。有了作者在前面的种种铺垫,看到这里,这位老师的形象马上高大起来了,老师的工匠精神除了敬业,还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啊。而作者心思十分精巧,他把这高尚的精神蕴含在老师轻松幽默的调侃语气里。

我很欣赏这篇文章,因为作者为老师正名,一位最普通的老师并非是很多学生笔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惨兮兮的形象,而是像这篇文章中的老师一样,认真、奉献,而又不失幽默快乐的。


佛山第一中学 黄妍淳  指导老师卢琳



  • 组委会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58号全国青少年华语风采大赛办公室

    QQ联系我们

    1539613632 贺老师

  • 组委会电话

    010-62760330


    组委会邮箱

    hyfcds@126.com

  • 官方微信

    【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换一换